全新!2025年AI发展应用报告发布

2025年7月2日,QuestMobile发布的《2025年AI应用报告》揭示,随着DeepSeek开源模型及国内大厂的技术突破,AI产业迎来历史性转折——从技术追赶者跃升为全球竞争核心参与者。报告显示,上半年国内AI应用呈现三大核心趋势,重构移动互联网生态与产业逻辑。

趋势一:插件形态AI应用成主流
在开源模型推动下,“In-App AI”(插件形态AI)以低成本、高渗透性快速占领场景。以腾讯、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布局超10个AI插件赛道,涵盖搜索、社交、内容生成等领域。数据显示,5月全行业月人均使用插件次数达34.7次,有效Token消耗量突破34.2万亿,相当于日均处理超1万亿次AI交互。这种模式类似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爆发,例如抖音AI搜索月活用户已达2亿,直接冲击传统搜索引擎市场。
50704074524.png

趋势二:大厂与初创企业两极分化
互联网大厂原生AI应用呈现“头部通吃”格局。5月,千万级月活AI应用用户环比增长2.3%,而百万级以下应用环比下跌超80%。例如,腾讯、阿里等企业通过将AI能力深度绑定社交、电商场景,构建技术护城河;而垂直领域初创公司则聚焦教育等细分赛道,以专业化服务突围。PC端网页应用同样分化,头部应用增速达171.8%,而长尾应用面临淘汰压力。

趋势三:手机厂商预装优势消退
尽管手机厂商原生AI应用仍依赖预装优势,但互联网大厂的持续拉新促活已对其形成分流。5月,手机厂商AI应用月人均使用次数仅17.7次,不足大厂应用的1/3。技术瓶颈是主因——当前AI Agent(智能体)尚未实现深度系统操控,而浅层功能(如语音助手)又陷入同质化竞争。例如,某头部手机厂商的AI语音助手,用户调研显示其功能重复率高达67%。

行业影响:从技术竞赛到生态重构
斯坦福大学《2025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指出,国内AI模型在MMLU等基准测试中已逼近美国产品,差距从两位数缩小至个位数。这种技术跃迁正推动产业变化:

  1. 商业模式迭代:AI插件通过“免费基础服务+增值功能”模式,重塑应用变现逻辑。例如,某浏览器AI插件上线3个月后,付费会员转化率提升40%。

  2. 用户习惯迁移:移动互联网时代的“入口战争”转向AI驱动的场景渗透。数据显示,用户日均打开AI插件次数已超过传统APP,搜索、购物等行为逐渐依赖AI推荐。

  3. 全球竞争格局:国内企业正从“技术输出”转向“标准制定”。例如,某开源模型在东南亚市场的渗透率已达35%,超过美国同类产品。

专家观点
行业分析师李明认为:“2025年是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。大厂通过生态整合巩固优势,初创公司则需在垂直领域建立技术壁垒,未来三年将决定全球AI产业的话语权归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