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疾控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,标志着我国高温健康风险管理迈入精准化、科学化新阶段。此次预警以“健康风险”为核心,将全国划分为低风险至极高风险五级,覆盖华北、黄淮、江淮等十余省份,其中江苏北部、山东中东部等地因持续高温高湿被列为红色预警区域,提示热射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急剧攀升。
与传统天气预报不同,该预警首次将气象数据与人群健康数据深度融合,通过分析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关联,实现风险“因人因地”精准评估。例如,在湿度超60%的环境下,32℃的体感温度可能突破50℃,直接威胁户外工作者、慢性病患者及“一老一小”等敏感人群。
预警发布后,多地迅速响应:医疗机构增设热射病急救绿色通道,社区为环卫工人发放含电解质的“清凉包”,企业调整外卖骑手配送时段以避开正午高温。公众亦可通过12379预警短信、微博等渠道实时获取风险地图,科学规划出行。
此次预警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,更折射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智慧——通过“气象+健康”跨部门协作,将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御,为全球高温健康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