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外卖骑手“交通安全码”,以“绿、黄、红”三色动态标识骑手安全等级,将交通安全管理从“末端执法”推向“源头治理”,为新业态治理提供了创新范式。
这一系统依托“快递外卖行业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”,打破数据壁垒,将骑手违法记录、事故数据、培训情况等10余项指标纳入算法模型,实现“一人一码、动态可溯”。新入职骑手必须持“绿码”从业,黄码骑手需接受安全培训,而屡教不改的“红码”骑手将被列入行业“禁限名单”,责令平台企业停单整改,直至符合安全标准。数据显示,系统运行以来,已有420余名“问题骑手”被纳入禁限名单,涉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42.9%。
更关键的是,上海将管理触角延伸至企业与站点,构建“企业—站点—骑手”三级责任链。通过修订行业自律公约,明确配送站点业务考核等级不得高于安全等级,倒逼企业优化配送算法。例如,“饿了么”取消超时扣款、延长配送时间,“美团”将安全里程与收入挂钩,“顺丰”设立“荣耀骑手”团队倾斜优质订单。这些举措使企业从“重效率轻安全”转向“安全优先”,骑手违法率平均下降38%。
上海的探索证明,数字化治理能破解新业态管理难题,为城市交通文明与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